當我第一次看到X-Lab冬令營的介紹時,就被圖片中各式儀器設備所吸引。既有熟悉的移液器、EP管、旋蒸儀,也有好多從沒見過的儀器設備,作為一個愛好實驗動手的我,簡直就是無法抵御的誘惑。于是,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這次冬令營活動。
行前三周,我收到了科學社老師發來的實驗計劃,十二份文件,每份少則2頁、多則18頁,嚇了我一跳。滿滿的英文,物化生都有,有心臟結構圖、蒸餾裝置圖、物理波形圖、化學分子式、DNA序列等。科學社的老師提醒我們要提前預習,不懂的單詞要查。在兩周共10天的實驗中,我們一共做了約9大組涉及物理、生物、化學各學科方向的實驗,讓我這個實驗動手愛好者過足了癮。
第一天:阿司匹林的提純。把水楊酸和乙酸酐進行合成,難點是合成后會產生副產物,需要把副產物去除,把阿司匹林提純出來。很遺憾,我們組的實驗不是很成功,最后的產率很低,純度也不夠,肯定是不能用來當藥來吃的。但實驗中使用的設備非常有意思,那是一個集水浴加熱+磁力攪拌+冷凝為一體的一個復雜設備,讓我大開眼界,居然還能設計出這么一個實驗裝置。
第二天:檸檬酸的提取與分析。這個實驗我們組做得很成功,我們從3個檸檬里提取出了200多毫克的檸檬酸晶體。這個實驗就是瘋狂過濾、瘋狂攪拌,用了各種不同的過濾方法:普通濾紙過濾、布氏漏斗過濾、棉布過濾等。這個實驗還被我們戲稱為“前期是廚房、后期是廁所”,實驗的開始,我們個個都像個大廚,切檸檬、把檸檬里面的汁水扎出來;但后面要加氨水、氯化鈣、和某種交換離子的試劑;一加熱就是一股濃郁的“廁所味”(因為有氨水)。



第三天:酶的特性的研究。我們使用人體內分解乙醇的酶,分別與甲醇、乙醇、丙醇、丁醇進行反應,通過反應產物所影響的吸光度值的變化量,發現分解效率依次為乙醇>丙醇>丁醇>甲醇。說明人體內分解乙醇的酶對甲醇的分解效率是最低的,如果假酒中摻入甲醇/工業酒精,人體分解很困難。之后我們還用酶去分解一定濃度的乙醇,檢測相對應的吸光度值,繪制標準曲線。
第四天:光的特性的研究。讓超聲波穿過不同物質,研究其現象。
第五天:哥斯拉小鎮游覽。上午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行宮,下午下了礦,感受了礦工們的辛苦以及環境的艱苦。



第六天:心臟和肺部解剖。我們5-6人一組,教授給我們拿來豬的心肺,讓我們用手術刀對其進行解刨,我們這些新手,把心臟主動脈切斷了好幾次,如果是真的病人,已經死了好幾次了。還用塑料管把肺部氣管連接起來,我們往進吹氣,居然能把肺像吹氣球一樣吹起來。
第七天:我們去大眾公司的總工廠所在的城市,參觀了ph?no科技館,在那里我們親身體驗了許多有趣的小實驗,讓我們大開了眼界。
第八天:石油提純。被我稱為“瘋狂蒸餾”,這是我所見過的最高的玻璃實驗裝置,從下面的磁力攪拌儀到上面的回流管,再加上冷凝管,放在實驗桌上的總高度可以達到2米。居然只用一個裝置,通過控制不同的加熱溫度,就能夠產生出三種不同的產物,通過點燃實驗產物,可證明其分子鏈結構。越長的分子鏈越不容易被點燃。



第九天:原電池實驗。這個實驗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,只可惜效率很低,只有幾毫安,我發現幾乎干不了什么事情,只能讓一個半徑為3厘米的風扇轉起來,還無法感覺到風量。此外,還研究了氫燃料電池,通入氫氣,使用離子交換膜,就能發電,可惜效率也很低,但這是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。從這個實驗中我發現,雖然高一原理學過,但后面的能量計算卻很復雜,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。
第十天:細胞膜電位實驗。把示波器連接到水箱里,水箱里有一條名叫elephant fish的魚。這種魚的名字挺大,但實際上只有一個手掌的長度。這是一種特殊的魚,膜電位可以在水箱中被示波器探測到,便可了解其在不同狀態下的電位情況。
第十一天和第十二天:DNA的轉錄實驗。這個實驗一共做了兩天。要把帶DNA的病毒去感染大腸桿菌,主要過程是先用試劑把細胞膜破壞,再直接加入病毒,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是否擁有這個DNA的特征。我發現把膜細胞破壞并修復是件非常難的事,我們組沒有成功完成這項實驗,但我在其他組看到了成功的被感染細胞。我們一共6個組,只成功了3個細胞,可見進行基因實驗研究是很復雜、且成功率不高的實驗。


學習之余我們參觀了哥廷根大學的校園,感受到了學習的氣息。聽老師說那里的圖書館有專門的房間,像膠囊一樣,專門給學生學習使用,還要提前預約,很受歡迎。
我們營內除了來自上海的還有來自全國的同學。大家根據實驗設計,或兩人、或三人、或五六人一組進行實驗。在生物實驗中,我和一位來自成都市第七中學的一位高二同學組成一組,進行合作。聽說她曾經在生物競賽中取得過良好名次,竟然能從英文縮寫中判斷出實驗中的蛋白質或酶的生物物質學名。而我曾經使用過很多儀器,熟悉很多儀器的操作規范,我們兩個人一個動腦、一個動手,合作非常愉快。
除夕夜,大家抽出休息時間,聚眾看春晚,過中國年。實驗室也為我們每人準備了紅包,很是感動,留下了美好的回憶。


